本报讯 (记者秦秋)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发展讲坛近日举办2009年第五讲,特邀美国著名针灸专家托德·凯普查克(Ted Kaptchuk)教授以《国际针灸研究回顾与新进展——针刺对照研究》为题做演讲。
托德·凯普查克现任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副教授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员(NIH)国家补充、替代医学中心(NCCAM)国家顾问委员会委员、美国FDA专家委员会成员,是国际针灸对照研究方法学和亚洲医学方面的专家,拥有美国职业针灸师资格。近年来主要从事针灸对照研究的方法学、安慰剂临床效果评价、安慰剂治疗中伦理学问题等方面的研究,主持了包括美国NIH资助的多项补充、替代医学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课题,其有关解读中医方面的专著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出版。
凯普查克的演讲分为针灸和安慰剂的问题和策略、随机对照实验中的要点、安慰针灸实验等5个部分。他认为针灸有两个关键要点,即“得气”和“治神”。“得气”,是指在生理方面的作用;“治神”,是指在精神方面的作用,身体和精神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。针灸要结合两个方面,针灸作用的基础和针灸产生作用的心理因素。
“运用针灸治疗,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及具有良好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”凯普查克强调,针灸治疗要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、精神的和非精神的、主观的和客观的、生理的和心理上的等方面考虑。
“在二战前,西方对这个问题研究很少,对西方人来说是个谜。但是在中国,中医在其医学体系里面已经囊括了针灸和安慰针灸,其间没有区分,针灸和安慰针灸的效果是不可分割的。”凯普查克引用《素问·五藏别论》中“病不许治者,病必不治,治之无功矣”这句话,强调了精神作用和物质作用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,这是现在医学界面临的转折点。他认为,中医在处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面做得比西方好,对整个医学界做出了贡献。
国家中医药局和局直属单位的领导、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针灸临床和科研人员等200余人出席了会议。